Sunday, August 27, 2006

異人

愛情

是尋找相異的人
遙望之,啓航

一生豎起旗桿,航行
向著這異境
或驚或喜

而不是與相同的人作對印

Tuesday, August 22, 2006

聽覺‧失去

我們都聴到大家的說話
卻沒打算弄清楚對方心中的聲音
這樣就失去了

失去聽覺
這個世界或許可以讓我們學習
靜下來
重新聽聽彼此想說甚麼

而心中的囈語卻又總比口舌所出的更複雜、更難堪

更需要大家的耳朵
由心裏的熱暖所滋長出來的耳朵,易受雨打風吹去的風流耳朵

到了最後
要的不是舞榭歌台
只是心聲和心聲的默然相交

和相互安撫

Saturday, August 19, 2006

獲取 --- 因為我們還不懂得愛

在我們的世界,男與女的情愛關係,有強烈的獲取(acquisition)、奪取、取得的成分。

要的東西可以是極為不同,有的可能是想得到身體(性愛的)、樣貌(目眩的)、笑容(窩心的)、溫柔(母親的)、體恤(在紛紜的世界賴以平靜的),亦有的是想得到金錢(物慾的)、權力(野心的)、能力(破關斬將的)、才華(震撼景仰的)。當然,它們統共是可供炫耀的 ----- 炫耀的對象更可能是自己。

開頭那一部分是男的心頭好,尾的那一部分則是女的意中情?那又未必一定。有的時候是不論男女都打算全部囊括,更多的時候則是各人按自己的性格缺憾喜好人生觀心靈的缺乏等一籃子的東西來照單執藥,卻並不自知,只將之推為愛神之箭的驟然擊中,或命運的遙控擺弄。

這是我們這個由自我依高控制的世界,是一個每人都渴望聞名至少十五分鐘的世界。依高得到滿足覺得快樂就可以了。

------------------

有不是獲取成分的情愛關係嗎?

- 相互的配搭
- 向對方的弱點作出體諒,以至保護、成全
- 兩個生命的斷然不同。生命的鴻溝。但個體的生命願意邁向他人。啓航時作挺胸昂首的宣言,在那不可能的航行中堅毅的定睛於對方(同時將心靈的慾望和兇惡、缺憾和需要,作徹底的反省),遇風浪時拼死命作溫柔的包容。
- 兩個生命的接合,成愛的彰顯,獻給置於他們面前更大的祭壇 --- 邁向更多的他人、更廣大的世界。

Wednesday, August 16, 2006

滲透

若果我們真的已被透進
請你也讓我們進入那嚴密的當中
交流、對話

若果我們真的已被看得一清二楚
請你也向我們敞開
透明、清澈

假若不然
我們就只能依仗驚惶
以猜想作為行事的起點
以戰兢定為做人的原則

請你明白
若透進是為了搜集生活的點滴、證據
揭瘡疤只是兩敗的進路

祂或會想
若窺視是為了論述軌跡的確保、控制
虛妄境就是永恆的輪迴

我只希望
若交融是為了誠意的貫穿你們、我們
同理心就成就依偎的可能

Monday, August 14, 2006

尋找那一個人 --- 心懷廣闊

我們總以為從事藝術,或文化事業的創作人擁有最廣闊的經歷,或最起碼是帶著最廣闊的胸懷,去感受與自身不一樣的生命。過程中,邁向他人,與他人相會。

但,原來不一定是。起碼,大部分都不是。
因為,喜歡鬥。以你輸我贏為終局,以確立、放大個體的依高為潛意識的成就。(梟雄、歇斯底里的暴君)
還因為,喜歡一邊說一套大棍子的道理,一邊做另一套不見得人的小動作。(黑社會、政治)


反而從事商業的創作人(是的,商業活動中需要參與者大量的創作能量),從我眼所見,往往因著工作的需要,與不同的他人交流互動(喜歡與他人切磋,是商業創作人事業得到發展的重要性格特質),對世界和聲色各異的他人的體會得以累積。尋求共通共行之軌,就明白雙贏之道,體會他人的需要及其與自身需要的會通。閱歷眾多,就懂得虛心求道受教,心懷更形廣闊。

心懷廣闊。
只要我們的心很大很大,就可裝載每一個獨特的他人,承載每一個他和她的喜與哀,承載每一個他和她的優秀與惡俗。只要我們的心很大很大、就可裝載這個千色萬彩的世界,擁抱每一段難堪與奇喜的時間,擁抱每一片無常與安寧的空間。

這個心,會帶領我們走向與這顆心相符的經歷和片段。

一直放在心裏:我對很大部分的藝術創作人(或更廣義的文化人)是感到失望的。
一直放在心裏,因為不懂得說 -- 我本來是多麼的對藝術與文化抱著期望。

Friday, August 11, 2006

我的《世紀末暑假》2


還記得當年是1990年,香港,看日本片《世紀末暑假》時發現了她......即 "About Me" 裏的她。

寫東西是......

寫東西是用作發表(不理會對象)?
是對話?
是私密的思想和記錄?

心上經緯 --- 與世界的地圖對照

每人的心上都刻上特定的經緯,與世界的地圖對照。

若以存在和人世間的虛無為經;

則《黑社會》、《天下無賊》內的關係斷裂、人心糾葛、禮亂樂崩可定為緯。

這是我心上的經緯。

你的呢?

Thursday, August 10, 2006

活在自己的世界 --- 堡壘

若每一個人都只是永遠活在自己的世界,只能享受自己的世界,那就如同我們永遠受制自困於自己建立的堡壘。六十億人口,六十億幢堡壘。

還要商榷的是,堡壘真的是自己建立的嗎?還是生活場境、經驗和事件的累積,形塑起自以為堅實無縫的堡壘幻影?當中有多少是屬於「自己」的呢?

自己能建立的,應該是看到堡壘的限制,打碎之。
然後走向更廣闊的平原,走進我們不懂得的他人的農舍,看那牛馬豬羊,看那些攪亂我們所肯定的、所賴以確定自己價值的人、事、觀念。

要看人種和生活的多面 -- 即是世界的真實,由un-learn我們所以為確定、安全的世界觀人生觀開始。

進路:進入他人的世界。

Tuesday, August 08, 2006

學懂慈悲 --- 孩子的生與育

經歷塑造思想。人的世界觀、人生觀隨經歷轉變,如辯證般的不斷作出正、反、正、反的移動。

年輕時打算不要生孩子,因為年輕的愁足以掩蓋一切,縱然對世情不了解。

初出茅廬,很多有趣的東西在等著。隨後又輾轉碰上大世界的機遇,於是興奮的心提著對市井有所期盼的腦袋,大步忘我的前行。生孩子是祝賀生活和人生,為生命和愛情留個念。渴望生孩子,是豪氣、是年輕不經大腦的意氣。

進入立身之境,卻發現志還待立,枉論立人。最重要的,是發現天下惡賊如毛,人的邪惡遠超所想。而流蟻眾生總是因小得小利自縛得緊,或以自己眼前的世界為先,難以走進他人的花園與異己相連相偎,並肩抵擋。最後就是死路一條。為了負起責任、為了體恤如人精的小寶貝,縱使愛小孩愛得心疼(就是不管屬何家的孩子也要將嘴湊過去),可能就不好生兒女了。少製造苦痛,因為學懂慈悲。

真正要愛的是那些已在世上的孤兒遺女,因為他們就成了我們身邊的他人,實在的人。從這處想,作生的原父母還不及作育的養父母。

想的還會變嗎,辯證的世界?
但願會變,對人不再感到疲憊。

Monday, August 07, 2006

天下無賊 --- 我們那微小的單純

天下無賊

「真希望他能夠永遠、一直這樣睡下去,不要醒過來。這樣他就不會對這個世界感到失望。永遠都活在...天下無賊的夢裏。」

"I wish he could sleep like this forever, and never wake up. That way, he'd never lose his faith in this world. He could live forever in his dream of...a world without thieves."

**

為甚麼從來沒有人,前輩、朋儕、大哥大姊、小友小伴,對我們說過聊聊數句的這種體己話?

只有受傷害至苦澀粉碎,卻還懂得去愛 -- 愛單純和那些單純的人們,才可溫柔的在他耳邊細訴這些話。

只有默然承認盜賊如毛,甚至發覺自己也是偷雞摸狗,卻還對救贖有一絲的期盼 -- 期盼著心靈的救贖,才可奮力的在他面前擠出這些話。

還需要是保有單純,相信自己所說的這些話。

**

為甚麼我們不再單純,以致相信天下無賊?

為甚麼我們不再單純,以致可以拼死命地為他人保著這天下無賊的夢想?

知道叫破喉嚨也沒有用,知道還是要由自己做起。
縱然舉案齊眉,畢竟還是苦了點...

我們那微小的單純......

Friday, August 04, 2006

向著他人 --- 默然冷酷的心,我們的世界

凡人皆喜歡沉溺,沉溺於自身傷口。於是我們成為了單細胞、成為最純粹的原子。


遂明白「好撒馬利亞人」的故事。
這麼多人路過將死的這個人身邊,就是不救。

不救即代表:
1. 對其缺乏興趣
2. 與己無關
3. 社會架構的角度 - 並不負上此責任

是的,這多麼像我們的現代世界。

就是這個撒瑪利亞人,眼目向外,心思敞開,「動了憐憫的心」。
向著他人,將異己與自身連上,動了心。
(我是那麼怕使用「他者」這字語)

其他的兩位,還有我們現今五十多億人裏的,就是不懂得。

不懂得,至一個地步,就是冷酷。
始於沉溺,始於只懂凝視自己。
只懂愛自己,成了「默然冷酷的心」。




-------------------------------



《路加福音 》第十章
(摘自聖經)

「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
25 有一個律法師起來試探耶穌,說:“老師,我應該作甚麼,才可以承受永生呢?”
26 耶穌對他說:“律法上寫的是甚麼?你怎麼念的呢?”
27 他回答:“你要全心、全性、全力、全意愛主你的 神,並且要愛鄰舍如同自己。”
28 耶穌說:“你答得對,你這樣行,就必得生命。”
29 那人想證明自己有理,就對耶穌說:“誰是我的鄰舍呢?”
30 耶穌回答:“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強盜手中。他們剝去他的衣服,把他打得半死,撇下他一個人就走了。
31 正好有一個祭司,從那條路下來,看見他,就從旁邊走過去了。
32 又有一個利未人,來到那裡,看見他,也照樣從旁邊走過去了。
33 只有一個撒瑪利亞人,旅行來到他那裡,看見了,就動了憐憫的心,
34 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包裹好了,把他扶上自己的牲口,帶他到客店裡照顧他。
35 第二天,他拿出兩個銀幣交給店主,說:‘請你照顧他,額外的開支,我回來的時候必還給你。’
36 你想,這三個人,誰是那個落在強盜手中的人的鄰舍呢?”
37 他說:“是那憐憫他的。”耶穌說:“你去,照樣作吧。”


-------------------------------


胖女案6童黨判誤殺 虐殺棄屍1人脫罪 (2006年8月4日)
(摘自明報)


- 體重近230磅的肥胖少女遭童黨虐打10小時致死,再慘被溶屍眦容棄置山澗,案件經過兩個月審訊後,陪審團經過20小時的退庭商議,終裁定原被控謀殺罪的6男1女童黨罪名不成立,其中6人改控誤殺罪罪成,案中年紀最輕的15歲被告則獲判無罪釋放。案中主腦昨日出庭時仍嬉皮笑臉,毫不在乎。

- 一眾被告曾多次解釋,毆打肥英的原因,是因為約於2004年7月中,肥英曾「撞鬼」,行事失去理智,加上懷疑她偷錢,於是在7月11日,6名被告一同向劉女拳打腳踢,直至她流鼻血、眼睛紅腫仍未停手。半小時後,有被告拿出木棍擊向事主,又用「啞鈴」重擊其腹部。

Thursday, August 03, 2006

看著,看著 --- 經典讓我們明白,不是解決

凌晨,靜得很;但雨下得很大,噠噠敲打地上之物。
潔淨全身,心神安穩下來。

看著窗,看著窗外全黑的山。山與黑是為一體,獨行變奏的是奔走的雨粉水珠。
看著黑暗的窗裏的自己,原來很久己沒有直望這個人。

我們以為讀經典、翻書倒箱,就可以找出世間問題的答案和解決方法,那些垂在我們心上的疑惑和沉重。
卻原來只能圖個明白,還要是支離破碎的,局部、不完整的。

一直負著好些擔子,想著經典可以帶來智慧、知識帶來進路,出路可期。
原來智慧和進路亦是殘缺。

祈求智慧和進路讓我們明白問題,進而解決問題,是虛妄。

看著黑暗的窗裏的自己,發覺了。
是一念的醒覺,亦是累積下的體會。

那我應怎麼辦?

Wednesday, August 02, 2006

我的《世紀末暑假》



還記得當年是1990年,香港,看日本片《世紀末暑假》時發現了她......